核医学科
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核医学科始建于1978年,建科初期开展的核素诊断项目有放射性同位素闪烁扫描术、放射性肾图、骨密度检查等。2003年经市卫生局正式批准更名为同位素科,是我院五个医技科室之一。2009年7月经市卫生局批复更名为核医学科。
90年代初,科室率先在张家口市开展了碘125放射免疫分析,是河北省第一批具有体外分析测定的科室,测定项目包括甲功系列、心肌标志物、乙肝丙肝、肿瘤标志物、前列腺特异性抗原、C反应蛋白等。1999年根据国家政策要求,尽可能降低放射检查剂量,科室引进了德普化学发光仪,开创了张家口市第一医院化学发光检验时代。2021年6月,国家八部委联合发布《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(2021—2035年)》提出纲领性要求,一是加大技术研发;二是提升能力水平;三是实施核医学科推广计划,实现“一县一科”。在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,我科室积极响应国家要求,于2021年9月顺利通过了市卫生健康委的批准,成立了张家口市核医学专业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,承担全市核医学专业质量控制和管理工作。
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奋斗,科室在医疗技术、专业发展和科研教学等方面有了飞跃的进步,已成为集医疗、教学、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。科室占地三百平方米,在职医师有副主任医师1名,主任检验师1名,副主任检验师1名,副主任护师2名,主管检验3名,检验师5名。设有体外分析、核素诊断与治疗两大模块,检测标本量逐年上涨,近三年来提升20%。拥有西门子全自动发光仪3台,国产全自动化学发光仪4台,另外新购置一套Atellica流水线,提高了检测速度和质量,为救治急性心肌梗死、心衰患者争取了更多时间,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可靠依据,大幅提升了患者满意度。
医疗方面:核素诊断与治疗模块包括甲状腺吸131I率试验和甲状腺疾病131I治疗。其中甲状腺疾病131I治疗方面擅长小剂量治疗、较重并发症的甲亢辅助性治疗、131I单次治疗剂量、定量计算多参数算法、疑难甲亢治疗等。科室能够根据患者病情综合考虑病灶碘摄取情况,实现精准用药,避免治疗剂量不足或过度治疗。
体外分析模块包括:甲状腺激素、肿瘤标志物、心肌标志物、脑损伤标志物、性激素、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垂体功能、骨代谢、胃功能等十大类、六十多种体外检验项目的测定,填补了我市诸多空白,为患者就诊带来福音。
教学方面:科室承担张家口学院影像医学技术学院核医学专业的临床教学任务,为医学人才的培养提供自己的力量。
科研方面:随着医院的不断发展,科室计划加强核内分泌学、核心脏病学、核疼痛学等临床应用研究,开展核素介入和外照射治疗,即将引进SPECT,开展核素显像,为肾脏、心脏、神经退化、甲状腺、呼吸、骨组织等疾病提供代谢诊断依据。
不忘初心,砥砺前行;长路漫漫,未来可期。科室将在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,以“满足新需求、打开新视野、立足新起点、开创新局面”的“四新”思维标定新高度、新规划、新路径。不断优化工作流程、节约资源、提高效率、层层把好质量关,更好地服务于临床一线,努力建成全市最好的核医学科,为全市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。